最近,大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,2016 年房地产大卖,2017 年会不会是小年?如果是这样詹姆士:风暴火力全开,力拔头筹绝对称王的半岛体育话,2017 年什么时候是买房的好时机?能在哪里买?
开发商们也在琢磨,宏观调控还会不会增强?从什么地方集中火力?还会持续多久?
金融界的朋友也在担心,这样调控下去,银行没事儿做了,信托没市场了,发债不审批了,大家可以歇歇年假了;也有朋友说,银行的钱放不出去了,2016 年的奖金也没了,连房地产业也不好了,现在辞职都没地方去了。
热点城市政府部门也忙得很,天天都会有人去各个楼盘明察暗访,听说有的项目总价 700 万元,只高出限价一万元,就被公开通报谴责。政府严厉问责,其实就是想通过调控,让市场回归到规范的轨道上。
调控永远是新一波的市场机会,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,能够抓住行情的企业就可以弯道超车,能够抓住机会的个人就可以抄底市场,而误判形势、应对失当的企业将被市场无情淘汰,个人又将错失机会、后悔不已。
那么,现在的调控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目标?近两年的走势又会如何演变?
其实调控的目标非常清楚,既不希望楼市火爆、地市疯狂,也不希望市场冰冻、房价大跌,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,就是要“促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”,这是中央政府一贯以来的既定方针,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
虽然出于稳增长、保就业的目的,政策上不但宽松货币、大水漫灌,而且居民部门加杠杆,房地产企业加杠杆,社会资金被吸引到房地产行业,造就了如 2015 年股市疯狂一样的楼市疯狂。土地供求失衡、资金违规放贷、场外乱加杠杆、舆论推波助澜,地市楼市几近失控。好在中央政府推出强有力措施,为一二线城市这群脱缰的野马重新套上了马辔,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,纠正了金融体系的违规挪用信贷资金,对中介的弄虚作假、扰乱市场展开整顿风暴,对自媒体传播谣言、炒作市场封号、关停,当然,房企的违规操作和不正当经营也同样受到治理。
应该说,本轮调控指向是精准的,其中限购限贷打压投资客,延后改善客,限制土地资金违规使用,收窄房企资金渠道,治理场外杠杆、虚假广告、违规销售、市场炒作,并出台落户与人地挂钩政策,应该都是正确并有效的措施。
调控的期望只有两条詹姆士:风暴火力全开,力拔头筹绝对称王:
一是调整预期。
市场预期必须向下,才能防止楼市再次迅速转暖,因此,热点城市销量与房价一定会出现环比下降,一方面确实是由于调控导致高端需求受限、客户减少,并且热点城市可售面积、新开工面积、土地储备面积均严重不足,市场“无房”可售,自然降温。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 10 月上半月的 15 个热点城市房价环比,就是希望市场预期降温。
市场预期下调对于稳定楼市特别是土地市场是极有好处的,在热点城市调控之前,一些项目的土地溢价率远远超过新三板股票的市盈率,并且受到银行资金和各路资本的追捧,土地市场的泡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。调控虽然来得迟了,但来了终究还是好的,不然的话,市场已接近丧心病狂。
二是规范市场
资本市场、土地市场、中介服务、媒体传播、房企销售都加大了整顿和监管力度,流向房地产的定向资金渠道已经收窄,资金发放更为审慎;土地融资成为整顿对象,利用银行资金高价抢地将越来越少,中介、房企的违规宣传和销售都被严厉监管及处罚。
调控周期会有多久?
我们相信,调整周期最少还有 18个月,任何指望放松的想法都要放到2018 年二季度了。
调控之后谁在焦虑?
最焦虑的是三四线城市政府,中央推动“去库存、降杠杆”,结果被热点一二线城市拔了头筹,不该去的库存被去化殆尽、地方债也降了杠杆,而三四线城市还没来得及去库存,地方债也还没消化,这一轮小周期就结束了。中小城镇已经失去人口内生性增长和外来性导入的机会,除了拆迁几乎再没有新增住房消费,而拆迁需要更多的土地财政支持,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出让土地获得拆迁改造资金,但又陷入加库存的囚徒困境。
未来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恐怕再也没有“去库存、降杠杆”的机会了。人口及其背后的资本将成为未来不二的市场资源(矿产将逐渐丧失资源的原有价值),中小城市将永久性失去这一资源的青睐,去库存、不可持续的土地财政和化解地方债将成为中小城镇长期的三座大山。
更焦虑的是中小开发商,市场的增长都被大房企拿走了,热点城市中小房企迎来转手退出的历史最佳时机,但转眼良机不再。有位同行朋友上半年在谈一个并购项目,马上要签约了,一个地王出来,小房企心态变了、价格涨了,只好重新谈判。好不容易又谈成了,又一个地王出来,再次重谈。现在的情景又不一样了,心态还会重新调整,价格也得回调。当然,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。
现在热点城市的市场虽然降温,但是小房企的心态还没有完全降温。2017 年的市场不会等待,对于想卖地卖项目的小房企来说,心理价位预期需要重新调整。非热点城市机会更是越来越少,楼市降温、市场规范最受伤的还是中小房企,销售越发艰难,资金越发紧张,融资渠道越来越窄,现金链随时可能断裂。
比较焦虑的是金融机构,销售增速下滑已成现实,居民加杠杆显然正在收缩,按揭贷款增速下降,四季度必然还是继续下滑的。开发贷增速本就几近零增长,主要是大房企转而利用成本更低的公司债,小房企已经被银行抛弃、只收不放,四季度也不会有明显增加。银行理财资金严禁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,理财产品无处可去,收益率也会降低。房地产信托业务重新强调合规经营,未来信托市场也难以扩大。钱还在,缺少客户,在资金潮、资产荒、负利率的时代,金融机构赚钱已经很难,再失去房地产的银矿,钱无处可投、人无事可做,下岗裁员或将是早晚的事。
最淡定的依然是大房企,一方面2016 年收成很好、现金充沛,销售已经远超预期,20 强房企仅上半年就增长了 80%,比全国平均销售额增速高了 40 个百分点。房企发债也同样抓住了市场机遇,2016 年房企发债已经超过9600亿元。虽然目前国内发债暂停,但海外发债又会卷土重来。在调控期间,恰恰又是手中握有大把现金的大房企低价拿地、并购重组的绝佳机遇,也是扩展市场、延揽人才的最好时机。
楼市调控已经明显见效,热点城市房价环比已经出现下降,地王潮也已经消散,我们预计,调控的范围不会继续扩大,除非个别城市仍然出现顶风涨价。调控的力度也不会继续加强,现行的政策还会继续严格执行。土地供应会有所增加,特别是二线的省会和特大城市。
作者欧阳捷,为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