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晋岩禅果寺,位于武安市活水乡口上村寺沟。据碑文记载:定晋岩禅果寺始建于东魏高欢渤海王时期,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间(923-930年)重修,明正德十年发生火灾,寺院全焚。明正统、成化、嘉靖和清乾隆、道光、光绪、民国都有重修,寺院建筑约于1940年第二次毁坏。寺院建筑宏伟,气势磅礴,依山就势,均建于定晋山岩之下,是半岛体育东魏至清末近千年间的佛教圣地。现禅果寺已废,仅有遗址和附属文物。其中的碑刻有:五代后唐千佛邑碑1通、明代张镜心草书碑2通、其他记事碑19通。还有明代三世佛3尊、三头六臂菩萨1尊、龙池佛1尊。其中后唐重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,又称“透影碑”。
“
2004年编辑《武安风光题咏》时,录与其有关明代古诗6首。细细品读其中4人5首(李椿茂诗作与此篇关联不大,略),当推知400多年前的几段文人雅事:
明神宗时,执政首辅是年过七十,昏庸无能的赵志皋。冀体直言,上《请罢免辅臣赵志皋疏》,后再上《覆奏疏》。惹神宗震怒,将冀体降三级调任。后更将冀体削职为民。冀体赋诗言志:“一疏入承明,连宵出汉京。马迟疑路远,官罢信身轻。露冷桑乾落,秋高塞雁横。黄花怜逐客,犹放傲霜英。”回到家乡后,与文人雅士过从甚密,或流连山水,或评古论今,或赋诗言志,倒也悠然自得。惟刚介之性未改,乡居二十年,不与朝臣有一字之书信来往。己亥(1599年)夏日,冀体与永年诗人白南金相约,同游定晋岩禅果寺。他们登临岩顶,放眼舒怀,碑前留足,慨然兴叹。时逢急雨,二人避于禅房,那刻,听雨声梵乐,思古念己,洺环次谢茂秦韵先作诗一首云:
己亥夏日同白砺甫定静岩寺院值雨
次谢茂秦韵①
明·冀体
悬崖千尺俯禅扉,纵目登临俗事稀。
灵石②半存前代迹,清樽独把乱山晖。
何来野鼠窥人过,忽漫天花作雨飞。
拟向云林逃世网,岩深不识几时归。
[注]冀体(1560~1613年),字肖父,号洺环,武安下三里人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年)进士,先后任山东滋阳、峄、历城县令,行取拜福建道监察御史。卒,赠光禄寺少卿。著有《见山堂诗稿》、《枕流清话》、《甲午纪事》等。①定静岩:即定晋岩,在武安市西北八十里,上有稠禅、稠定二僧得道遗迹,其山高百余仞,悬崖如盖,松柏森蔚,中有梵王宫殿,风雨不能侵。白砺甫:即诗人白南金。谢茂秦:即谢榛。 ②灵石:指五代后唐天成年间的“重修定晋岩禅院千佛邑碑”。俗称“透影碑”。
骤雨初歇,残阳如血。空谷飞泉,山径僧归。读冀体诗作,砺甫不觉兴由中来,亦步韵作七律一首:
定静岩
明·白南金
山控禅房昼掩扉,香销经卷客来稀。
云开孤刹收残雨,天隔巉岩①澹落晖。
宝磬②声连空谷响,松花影带慧泉飞。
探碑③欲问当年碣,万壑僧扶一杖归。
[注]白南金,字砺甫,临洺(河北省永年县)人。精于诗,明万历时有名于冀南。著有《洺词》二集。 ①定晋岩高耸如盖,可称天下第一大岩盖,禅果寺主体建筑都在岩盖之下,故诗如是云。 ②磬:佛教的打击乐器,形状象钵,用铜制成。 ③指透影碑。
又31年后,崇祯三年(1630年)清明。升任吏部都给事中的张镜心回乡(明代,武安很长一段时间属磁州管辖)祭祖。事毕乘暇,在李孝廉、杨秀才、张山人和其三弟的相陪下,同赴定晋岩游玩。暮春时节,杏雨乱飞,山谷幽静,似到桃源。及见壁间谢四溟诗,引动诗情,步其韵作诗二首,并以草书记之:
登大佛岩①
次谢四溟②韵(定晋岩诗碑二)③
明·张镜心
暮春同李孝廉隧臣、杨知我茂才、张振羽山人、季弟惺元登定晋岩和谢四溟壁间韵。崇祯己巳。
倚天古刹敞云扉,鸟隔千峰度影稀。
座拥乱山横翠黛,岩飘杏雨漾晴晖。
疏林风挂千溪箸,远岫霞寒一线飞。
谷口野云迷去径,桃源深处倩④谁归山西户远伊证辽叙连记涨啥阳?
古佛岩深昼掩扉,穿天险径客游稀。
老禅趺⑤石翻经卷,野鸟呼晴弄晓晖。
长啸似传空谷韵,高山惟见白云飞。
烟霞僻处堪逃俗,懒向峰头乐醉归。
[注]张镜心,字孝仲,又字悔臣,号谌虚,磁州人。明天启(1622年)进士,授萧县知县,升任吏部都给事中、晋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都督两广军务。召入为兵部左侍郎、兵部尚书,总督辽冀军务。明亡后,辞清廷征召,隐居不仕。著有《云隐堂集》、《孝友堂集》、《大易解》行世。①大佛岩:定晋岩有坐禅棚一座,险不可攀,相传为稠禅、稠定二僧得道处。 ②谢四溟:即谢榛。 ③此碑张镜心撰并书于崇祯三年(1630年)。现存定晋岩。 ④倩:请,央求。 ⑤趺:跏趺,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,即双足交迭而坐。
惜同行之人,并未酬和。他们只是待张镜心走后,将其书刻碑立于定晋岩禅果寺,彰显其诗文。次年,另一位曾任武安知县的官员周日强(保定人)陪滏阳张都谏也来到定晋岩,见到诗碑,亦仿之作诗云:
定晋岩石刻
明·周日强
崇祯四年,奉直大夫、陕西宁州知州、前知武安县事,蠡县周日强,陪滏阳张都谏游定晋岩,偶感一律。
红尘全不到禅扉,山径幽深客亦稀。
泉湛烟波含日影,碑悬水槛映晴晖。
惊回僧梦惟钟韵,翻侧山花有鸟飞。
几度相看情不厌,羲皇①人世欲忘归。
[注]周日强,河北保定蠡县人,明天启六年(1626年)知县。 ①羲皇:指伏羲氏。
在冀体、白南金之后,张镜心、周日强之前,约1610年左右,时任武安知县的李椿茂(邢台人)亦曾游定晋岩并作《定晋岩》诗一首:
“悬崖深覆梵宫清,松桧悠然世外声。
飞瀑似和天共落,浮云时与地相平。
珠帘漫滴岩前水,翠树遥连邺下城。
晋业应随陵谷异,凭高不尽古今情。”
这首诗并未步前人韵,与我们的探寻并无多少关联,故不赘述。
我们在山西户远伊证辽叙连记涨啥阳了解了明朝那段前后长达30余年间发生的诗文故事后,会发现这5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韵脚一致,同用“扉、稀、晖、飞、归”,依次押韵。从他们的小序中可知,是次“谢茂秦”或“谢四溟”的诗韵而写就的。张镜心的小序更是直指谢诗是写在“壁间”。那么,“谢”是谁?他的原诗是什么?墨迹还残留于定晋岩壁间吗?
编《洺川览胜》初稿时便发现了这一问题,于是再到实地寻找,再次翻阅各类书籍。定晋岩禅果寺经过几次毁坏,寺久残破,更别提壁间那淡淡的笔墨了。民国县志和1990年新县志先后记录了以上几首诗,却均未见谢诗之原玉。我曾感慨而写诗记之:
辑《洺川览胜》时,赴定晋岩寻谢茂秦诗文不见
寻诗觅句无踪迹,壁上题痕早化尘。
碑刻志书官占尽,风光旖旎独思人。
后又历4年,终于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的《谢榛全集校笺》(上下册)(2003年版)上,找到了当年那首《同王兆期游定晋岩,值雪,宿达公禅房》。他的另一首《寄怀王主簿兆期》,进一步对他的定晋岩之旅进行了佐证。2008年,我将此二首一并编入了《洺川览胜》一书。希望,在今后官方志书中亦能将之收录,使这一雅事得以圆满。重修禅果寺时将之刻于碑记,永久流传。
现在,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谢榛,撩开那段尘封的往事,再睹久违了的壁间诗韵。
谢榛(1495~1575年),字茂秦,号四溟山人,临清人。明嘉靖时游京师,与李攀龙、王世贞结社,谢以布衣身份为之长,称“后七子”。其诗名遍播大河南北,皆称谢先生。有《四溟集》、《四溟诗话》行世。嘉靖十三年(1534),谢榛移家客居安阳,当时,赵康王朱厚煜崇文尚雅,招引四方文人学士,“有淮南梁孝之遗风”。闻谢榛诗名,“修梁王故事,延为上宾”。此后的四十余年,看淡功名的谢榛以安阳为中心,开始了云游四海的山人生涯。正是这段客居的日子,于明隆庆三年(公元1569年)的冬末初春,与武安县主簿王兆期结伴,穿着草鞋,拄着竹杖畅游定晋岩。他们攀岩登顶,揽胜探奇,看碑影石刻,冰泉冻流。不觉日渐黄昏,此时天降大雪,只得借宿禅果寺。是夜,窗外檐前雪花乱飞,禅房内与僧人达公煮茶颂经,谈古论今。从东晋高僧支遁,到王子猷雪夜访戴……第二日,一觉醒来,天色放晴,谢榛有感昨日之事,取出笔墨,在石壁上写下了《同王兆期游定晋岩,值雪,宿达公禅房》这首诗:
同王兆期①游定晋岩,值雪,宿达公②禅房
扶筇蹑屩③到禅扉,岩壑幽深人迹稀。
石镜④有光收物色,冰泉不响待春晖。
云低贝叶窗前合,雪乱天花檐外飞。
话久好同支遁⑤宿,兴高宁逐子猷归⑥?
[注]①王兆期,武安县主簿。 ②达公,武安县定晋岩寺院僧侣。 ③屩:草鞋。 ④指定晋岩透影碑。 ⑤支遁:东晋高僧。 ⑥据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载:王子猷居山阴,夜大雪。眠觉开室,命酌酒。四望皎然,因起彷徨,咏左思《招隐诗》。 忽忆戴安道。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船就之。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“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。何必见戴!”
谢、王二人离开定晋岩后,一路行来,武安县城已遥遥在望,方才洒泪作别。茂秦回转安阳后,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,于是再作一首《寄怀王主簿兆期》记之:
寄怀王主簿兆期
忆昔探岩壑,行吟春雪中。
松门随意歇,石镜照心同。
联榻期仍拟,回骖兴未穷。
一樽留谢朓①,万卷比扬雄②。
鹤转风尘下,鸾栖枳棘丛。
于今翻百感,犹自限西东。
[注]①谢朓,南朝齐诗人。②扬雄,西汉学者、辞赋家。
“
后见几篇写定晋岩禅果寺的文章,都将谢诗列入,且居于首位,可慰初心。回思寻诗之往事,还原那段消逝的诗韵佛缘。孰知其曲?不由慨叹!
武安市网信办唯一指定权威微信公众平台
如果您身边有新鲜趣闻乐事
请积极投稿给我们:wawxbgs@163.com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